细孔放电加工的历史、原理及其应用
分类: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:2023-08-13 00:30:03 浏览量:0
细孔放电加工(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,EDM)是一项机床加工工艺,有着悠久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1770年,但其实际应用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。它利用击穿空气中的少量电极,从而在工件表面切削出孔洞和微型精密形状。据估计,在全世界,细孔放电加工是超精密工件制造的主要方式之一。
其原理是将机床电源上的高压电压传递至电极(通常是一个尖针状铂金电极),当极之间的间距缩短至很小的时候(一般来说,磨头缩短至极限长度),电路穿越空气,产生高能量的电火花脉冲,可以烧穿表面普通的机件材料,而无需考虑机件材料的切削参数,因此可以用来加工任何材料。由于每个电放电完成时,在机件材料表面及它下方都产生一个小孔,电火花的能量会从表面蒸发,当此能量蒸发量超过材料的持续演变极限时,就可以切削了。
细孔放电加工技术可扩大那些无法用传统切削技术切削的加工范围,主要应用在发动机、飞机、航空航太、电气设备、医疗器械、精密研磨和精密加工零件的生产加工中。如今,细孔放电加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热处理、精度构件的逆向模具、汽车精密加工、航空航天和船舶工业等。
在轻质合金加工中,细孔放电加工也有独特优势,在切削速度快、切削成本低、加工形象好、表面质量高等方面有较大优势,可以大大提高轻质合金的加工效率和精度。
总而言之,细孔放电加工的历史悠久,原理简单,应用广泛,也能有效地提高微米级精密零件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,可谓是当今世界加工技术中的佼佼者。